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南京本土斫琴师:为一块好板拆五斗橱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龙虎网讯 南京四条巷一个老式居民楼,一楼小院的门窗用防火布遮个严实,四间小屋,两间半堆满了各式木材。弹奏者屡获大奖所用的古琴,竟出自这个破旧的小院。作为南京本土稀有的斫琴师,小院主人十余年奔走于拆迁老宅,专淘百年以上的杉木。而一把真正的好琴,上漆的工序,都是在潮湿阴暗的澡堂子里完工。

  地产好琴出自破败小院

  四条巷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加个有顶的小院,光是木材就堆了两间半。为了防火,门窗周围还盖上了防火布,使得本来就不甚亮堂的房间更显幽暗。两个人站进去,转个身都得分个先后。这里,就是斫琴师王师傅的私人工作室。

  “手工做一张琴,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王师傅总说自己很忙,对于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王师傅也是推了好几次。勉强答应下来,还特别要求不能超过半小时。因为,从选材到制作,到后期的上漆、抛光、安弦、调音,没有一步可以马虎,他说只有这样,一把质量上乘的七弦琴才能做出来。

  为了一块板,拆了五斗橱

  做琴需要木材,王师傅最大的爱好,就是淘木材。

  “古琴对于材质的要求很高,最好是纹理很直、结疤很少的杉木,而且越老的木材越好。”王师傅经常穿梭于各个拆迁工地、旧家具市场,百年以上的杉木,是他的最爱。

  王师傅回忆,多年前,他曾在朋友家看到一个半成品的五斗橱,一块上好的木板,竟夹杂其中。他费尽口舌,硬是从朋友手里把那个没做完的五斗橱买了下来。扛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拆了,捧着那块枫木板,如获至宝。

  除了做琴身的木板,王师傅还四处搜集各个小零件的用材,甚至要从国外购买不同品种的优质木材,逐一比较,从中选取最适合与琴板相配的零件材料。

  偷师学艺,自学成才

  “我是从2001年前后开始做琴的,至今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王师傅告诉记者,他19岁进了木器厂,跟木头打了半辈子交道。很早以前,他就很喜欢制琴工艺,但南京本土很少有专业的制琴大匠可以拜师,于是就自学古琴制作方面的书籍。企业改制的时候,他索性内退,一心一意地搞起制琴事业来。

  学做古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师傅愿意把家传的手艺告诉别人的,想学做琴,只能扮作要买琴的人,去看人家做,偷偷地学。”王师傅说,为了学习制作技术,他多次跑到扬州等地的古琴厂去观摩人家的制作过程,用心看,用脑记,再参照图纸的尺寸,回家依样打造出来,再慢慢揣摩细节的修理。

  澡堂子里出好琴

  琴型做好之后,上漆也是一道极难的工序。

  最让人称奇的是,这种漆在潮湿的环境中反而干得更快。“一般上漆的最好时间是在梅雨季节。若没赶上梅雨季节,就只好去澡堂子里去加工了。”

  慢工出细活,并不来钱

  “古琴是年份越久越值钱,正因为如此,对于工艺的要求才比一般琴更高更严。”琴成型之后,王师傅还要用好多种不同的工具逐一对琴身进行打磨,一块小小的地方,就要来回打磨十几回,直到将粗糙的木头打磨得如同金属一样平整锃亮,这道工序才算完成。所以,纯手工做一张琴才会耗费几个多月。

  “做一张琴要几个月,但是也就卖个几千块钱。来钱慢,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活儿。”王师傅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授徒传艺是要靠缘分的,王师傅说他既不能强求自己的孩子继承衣钵,也不能刻意去收徒弟。而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找一间大一点儿的房屋,能够好好地存放那些宝贝木头,也能腾出更大的工作空间,趁着自己还能做得动,多做出一些好琴来。

  □实 习 生 杨宝璐

  本报记者 董红伟





上一篇唐宋古琴: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下一篇斫琴师点燃古琴收藏热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