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藏市上那些关于香的风景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供品一盘飘雾气,清香三炷起云烟。”又到一年清明时,焚香祭祖作为传统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一种方式,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过,在传统文化中,关于用“香”的文化远不及此。近些年的藏市上,也是“香”气袭人。
  沉香一片值万钱

  “烂木头”的不朽神奇

  在今年2月宁波富邦举行的2012年迎春拍卖会上,一件约95cm高,4.69kg重的沉香木雕在竹木牙角专场拍卖中,以952万元落槌。每厘米10万元、每克近2000元的价格,让人确实有点叹为观止。

  沉香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沉香并非单指一种树木。据了解,沉香的形成是一些(类)乔木型的香品种树木受到伤害或微生物腐蚀侵害后,树木的伤口“结痂”,在自然环境中,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结成的“有缘之物”。因其混合了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凝结成块,芳香而入水能沉,故称“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由于沉香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一些长辈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宋代蔡绦在其《铁围山丛谈》中曾云“沉香一片值万钱”。现今,最好的沉香每克已超过万元。

  “沉香可以说是烂木头中的奇迹。”据业内人士介绍,沉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收藏种类,在各大拍场上也创造了“不朽”的神话。去年秋拍,在中国嘉德(微博)雅玩清赏专场中,一盒清代的沉香木(沉香木盒重3000克,内装小块沉香木共计重约1265克)以713万元成交。在此前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串沉香木团寿108数珠拍出80.5万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光彩琉璃的香用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首诗句虽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庐山香炉峰时发出的感叹,但正如香炉是古人生活中常用之物,有时难免爱屋及乌一样,香炉,这个随“香”而“生”,与香同行的器物,也伴随着“烂木头”在近些年藏市上翩翩起舞。

  说起香炉,稍微有些收藏知识的爱好者都知道宣德炉。不过,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香炉似乎是点燃线香的器具,在样式上,很多人脑子里总会出现宋代哥窑或龙泉窑的双耳炉。其实,香炉的种类和用途远不止于此,其历史渊源也起码在两千年以上。

  在古代,世人尤其是上层社会人士有身配香囊,以香熏衣、熏被褥的习俗,一则防止虫蚁,再则香熏后或佩戴香囊,也可防止有时因身体异味而“冲犯”他人(视为不敬)。在香用具上,各个历史时期都品目繁多,除了香炉,还有香薰、香篆、香盒、香筒、香盘、香箸、香铲、香瓶等。通常所说的“炉瓶三事”,就是指香炉、香盒(或香筒)及一个用于插香箸、香铲的香瓶。另外,在这些器皿的式样上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就香炉而言,历史上较为经典的款样就有博山炉(两汉时期)、宣德炉(明代)以及各种香兽(顾名思义就是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等,可谓历久不衰,后仿前者颇多。

  在拍场上,香用具的出现频率颇高,尤其是香炉,其中甚至有价格过亿者。如前年佳士得(香港)秋拍,在放山居御制珍品专场中,一对清雍正时期的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拍出了1.1亿元的高价。

  记者手记:

  我们还能不能像古人那样品香

  盛世兴收藏,近年来拍场上一些与“香”有关的藏品已经闻香而动,但如今人们似乎少了“一间静室、一曲古琴、一缕奇香”的优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是与“道”相通的。朴实无华而又灵动缥缈的那缕轻烟,对礼佛参禅者而言,玄妙而深邃;对医家学者而言,其有形无形之间所带来的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等功效,自是妙不可言;一些旧时的文人墨客也喜爱在清爽芳香的氛围中,感受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远离生活的困惑。作为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和医学等在内的一种独特文化,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一起被旧时的士大夫们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此可见,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焚香是一件雅事。就香料而言,除了兰、蕙、芷、蒿、沉香、檀香、丁香、龙脑香(樟木)等植物香料,还有龙涎香(乌贼、章鱼的分泌物)、麝香等动物香料。古人根据个人爱好加上气候、体质等因素,往往会加配一些如豆蔻、苍术、白术、陈皮、枳实、藿香、木香等中药进行“合香”,以调节身心。在“合香”上,如古代文人苏轼、黄庭坚、陆游、王维、李商隐等都是好手。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在古代文人看来,品香有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品香“得道”知荣辱、知兴衰,在精神领域得到升华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有句广告词非常好:“人生,是一道风景;不在乎目的,只在乎风景及看风景的心情。”香几、香椅、香案、香桌、香车宝马似乎已经成为一道远去的风景,虽然“红袖添香”至今依然还显得那么诱人,但究竟还有多少人能从中“识”得古代文人在其间的真正心得呢?
 
 
 
 





上一篇可换一套别墅的极品沉香

下一篇天然香与化学香的鉴别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