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藏书印的鉴伪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藏书印的鉴伪

\

藏书印作伪是古籍作伪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一则掩盖作伪的痕迹,再则也可误导购书者对版本作出错误判断。伪钤藏书印始于明代并于明嘉靖后泛滥。有藏书家不能明辨真伪而上当受骗,但也有慧眼识真金者辨别出诸多伪印。
 
藏书印作伪的原因

\

藏书印作伪即伪造名家藏书印骗人,以达到获利谋名的目的,为虚名者是少数藏书家。明代王世贞《弁州四部稿》中的《艺苑卮言》一文提到明代著名藏书家丰坊就有此好,他“多刻它名士大夫印章”,“又为人撰定法书,以真易赝”,种种不光彩之事,“不可穷诘”。通过在书籍上钤盖藏书印的方式来达到版本作伪的目的。古籍版本作伪的原因也即藏书印作伪的原因,细究起来,经济因素是其决定因素,不法书商利欲熏心是其根源。
 
伪本主要是伪宋本、伪元本,很少有人去假造明本、清本,因为古书版本的商品差价主要反映在宋元旧刻和明清新刻之间。嘉靖时代出现的仿宋刻本既反映了时代之风尚,同时也为伪本制作者提供了制作伪本的基础。所以伪本的大量产生应在嘉靖之际,藏书印作伪也相伴盛行。

\

藏书印作伪不仅损害读者的经济利益,还可能误导读者,十分恶劣。但细究根源,是什么让书贾的这种恶劣行径得逞,并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下去呢?正是部分藏书家偏嗜宋元旧刻的习惯及迷信名人批校的不良风气。虽说他们的初衷是想获取内容讹误最少的文献,却不是人人具备鉴别真假的能力,当时信息的交流更是不畅通,使得书商屡屡得手,暴利刺激出书贾的猖狂。因着藏书家的这种嗜旧心理,书贾自然设法迎合。没有旧本的伪装旧本,不全的旧本凑成全本,较好的本子更要锦上添花,所以名家印鉴多多准备,想盖哪个用哪个。作伪者有暴利可图,见利忘义,也就无所不为了。
 
藏书印的伪造类型
 
伪造伪钤名家藏书印都是因为当时藏书家争抢存世不多的珍本善本稀见之本,书贾投其所好,因此伪印多为下面所述几种作伪方式。
 
第一种为后人盗用前朝或者早期名人真藏书印。有的书贾系辗转从他处得到藏书家原印。有的藏书家的后人在卖书的时候连藏书印也一起卖给了书贾。有的将藏书家钤印在别处的印章剪贴过来,伪装此本经名家收藏或者提前此本的刻印年代。也就是说,将别纸上已经钤有这几方印章的纸剪下,贴于首页。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此本抄配部分为清初以前所为的错误认识,从而提高其版本价值。
 
第二种是伪造著名官府藏书机构的藏书印。最常见当属“翰林院印”。因为四库进呈本上必于书中首页上部正中钤上此印,再于封面加盖进呈木记。后来有些书重新装订,封面木记没有保留下来,所以“翰林院印”成为判断一书是否为四库进呈本的唯一依据。因为其价值珍贵,收藏家重视四库底本,“翰林院印”被书贾仿制,企图鱼目混珠。皇家内府的藏书印被伪造的不只明代,宋徽宗“政和”印,也有仿作,只是篆法粗俗,行家一眼即可识破乃书贾作伪。过去北京琉璃厂的旧书铺里,几乎家家都有伪造的藏书印。
 
第三种是伪造早期著名私人藏书家藏书楼的藏书印。如明代袁忠澈、毛氏汲古阁、清代范氏“天一阁”、钱曾、徐乾学“传是楼”、季振宜、阮元“文选楼”等。印色则以乾隆旧色,其作伪法,即取薄棉纸(即河南棉)包以香灰敷于章上,隔日印色即显之更旧,出售时则价增数倍。
 
据传民国间,上海的古书流通处曾经伪造了抱经楼等著名藏书楼的藏书印,欺骗买者,将最普通的抄本当作善本来出售,谋取巨额利润。
 
第四种是伪造校勘学家及经史子等学术领域有分量有影响的名人的藏书印。如赵子昂。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明嘉靖年间白坪仿宋刻本《事类赋》,书贾将明代王樨登内府藏本《六臣注文选》题跋中的“宋本文选”篡改为“宋本书”,抄录后扉页上。并钤盖伪刻“赵氏子昂”、“天水郡图书印”朱文印。以此手法欺瞒世人,当作宋本出售。此书前有清末徐廷麟识语,误作此书为“宋本事类赋”,并高价购入。由此可见书贾利用多种手段作伪成功者应不鲜见。
 
藏书印的辨别方法

\

藏书印作伪都不是独立进行的,多为配合其他方式方法伪造版本,所以辨别其真假也可以结合多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参考所钤文献相关内容判断。看书版式、字体、避讳、纸张、墨色与藏书印反映出来的年代是否相符;看书前书后关键部位有无割板拼接痕迹。伪钤藏书印之书,盖为纸墨精良、刻工隽秀之本,可比宋版。且多半于卷前书后、目录、序跋之处,同时伪刻前朝刻书时、地、人。若采用割去原板,补接半页等作伪方式来作伪,则字体差异较大,用心考究,必能分清作伪之本。
 
第二,如果是仿造名家藏书印,则可找到其人所钤真印,直接对比,真伪立现。如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地方所藏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都是明黄缎子封套,纸张、抄写无一不精,书中特定位置钤印“乾隆御览之宝”,故皆定为乾隆时内府精抄进呈本。然经过对照各本所钤之“乾隆御览之宝”,最后发现,只有一本上乾隆印是真品,其余皆为赝品。一般来说,同一方藏书印,在捺按时可能因用力不同,盖出来的效果略有差异;且长久使用后,藏书印本身会有磨损,钤盖后印面也会有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笔画的粗细、字迹的清晰、边框的时断时续等处。
 
第三,直接利用经验就藏书印本身来判断。看藏书印章的篆法、印泥的颜色等是否拙劣。藏书家对自己珍藏之书爱惜有加,所钤之藏书印也必是精雕细琢,字体优美,或丰神流动,或庄重典雅,字里行间疏密有度、布局合理。如果古籍中钤有名人的藏书章,却刻字恶劣,印泥不佳,钤盖累累,不择位置,则亦需留心鉴别。伪印一般字体拙劣,呆板乏味。
 
如果一书之中有数个藏书印,则可以细心观察,各个藏书印印泥颜色是否相同。古代官府藏书印多用水印,私家藏书印明代皆用油印,清代也以油印居多。印油为朱砂与油混合制成,每位藏书家所用印油会因朱砂比例不同,颜色差异较大,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相同的是颜色鲜艳雅致,经久不褪。而书贾作伪之印,印泥劣质,时间稍长,往往由鲜红变成绛红,颜色暗淡无光,一望即知有假。
 
不同时期的藏书家的印章钤盖位置和顺序也要多加注意。古人在藏书上盖章是有大讲究的,印章最多的地方是目录及每卷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中空白的地方、序跋后空白的地方。位置一般是在边栏内,也有因为行款太密容不下,才盖至栏外。若一位藏书家在栏内钤有名号章,则天头处所盖的藏书印多为室名章。官府藏书印除外,为了显示其至尊地位,官府印章往往在固定位置钤章。如清代乾隆的套印、“翰林院印”、“学部图书之印”等,无论有字无字,都居于书籍首页上部正中。规范的第一个藏书印盖子右数第一行下方的空白处,若此处无空,则左移。第二个印章应该盖于第一个印章上方的空白处,若其上方无空,则左移至最下方的空白处。依次从下至上,从右至左在空白处钤盖。研究藏书史的学者常常说通过藏书印可以探究文献的流传顺序也是因此得出。书贾作伪时往往囿于知识所限,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藏书家的数方印章胡乱钤盖,或者于不知名藏书家的真印缝隙中加盖伪作名家藏书印,致使诸藏书印钤盖顺序大乱,行家稍加推导即知真伪。
 
第四,用最直接的方式是反过去查藏书印主的藏书目录。此种方法用来辨别早期名家藏书印被后人盗用最有效果。钤真印于晚出之书,虽是作伪,但印为真印,从印章本身的篆刻着手难以辨别,与真印对比这种方法更不可能奏效。几可乱真的笔描藏书印也只能以此种方式去辨别,以书目著录印证原书是否为名家所藏,真伪立现。此法虽好用,但也并非每方伪印皆能辨出结果,因为藏书家的数量可谓多如繁星,而编有藏书目录的却是寥寥可数。(吴芹芳)
 





上一篇赵墨: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纪事

下一篇林霄:明人法書多胞胎辨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