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收藏投资 > 瓷器鉴定知识

汉代陶俑鉴别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汉代的四川,是当时全国农业最富庶的地区,所以,制作的陶俑普遍都有一种“喜乐”的神情。

那种质朴、纯真的微笑,无忧无虑的神情,有心灵感应者,都会一见钟情。四川汉俑,表现得都是一瞬间定格的微笑,表现手法如删繁就简的朴素,如雾里看花的朦胧。无论是舞蹈俑、听琴俑、厨俑、牵狗俑,在“喜乐”之间还流露出一种乡间儒生般的那种儒雅的神态,内心世界平静安详。

因土埋千年,一般眼睛表面均风化模糊了,但仍能感受到一种无欲之光、无邪之声。纵然是说唱俑,在夸张的眉宇间,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朴实的滑稽、和善的滑稽、幽默的滑稽,神态气韵非常生动,不是那种尖嘴猴脑般狡猾的滑稽、油滑的滑稽,尤其令美术界人士喜爱。看神态鉴定汉俑,一般画家收藏者一点就通。

而新仿的四川汉俑,或神态怪异,或神情狡诘、面部生硬,目光里总掩饰不住一种当代心术不正者的邪气。举例最常见的新仿说唱俑,笑出来的也是一种油滑带有邪气的滑稽。仔细分辨,会一目了然。鉴定四川汉俑,如先能掌握“看神态”这一关键,其他鉴定方法均能迎刃而解了。

看工艺汉代陶俑看完神态后可看工艺。早期汉俑靠手捏成型,洗尽土锈后,在耳朵处,用放大镜看,偶尔还会看到大拇指的指纹。真品汉俑大都是通过合模加捏、刻画、堆塑等多种表现方法而成。特别重要的是真品汉俑整体是由两个以上部分构成。尤其是头颈部分都留有间缝,即头都是套上去的。有时,腿部及前后身体等也是拼接而成的。纵然经过竹片修刮,但仍会留有削刮痕迹。

而新仿汉俑大都是用真品翻模,一次成型,没有经过合范工艺,没有留下合范后用竹片等工具削刮的遗痕。况且用真品翻模克隆后的汉俑,细微的衣饰、眉宇纹饰大都模糊不清,或重新加工阴刻的线条迟疑、柔弱无力,这是一切包括书画、瓷器、玉器仿品的通病,真赝对比,很容易分辨出来。

看土锈看无釉的陶器的土锈远远比看有釉的瓷器重要得多。除非瓷釉风化,一般瓷器的土锈都能洗干净,仅在露胎处遗有火石红及土锈痕迹。而汉俑陶器的表面,几乎布满了被风化(笔者此处发明一个词也可叫土化)腐蚀的彩绘、陶衣、土锈。表层很酥。风化严重的,土锈与陶体也浑然一体,用手指甲轻轻一刮,土锈与陶体表层如粉末状落下;如风化不严重的,土锈相对就比较硬。

以上说的是土墓出土的陶俑。假如是崖墓出土的陶俑,表面局部常沾上、带有一些很牢固的白色状岩崖浆,这是由崖墓中的碳酸钙自然形成的,厚薄不匀、分布散乱,呈片状、块状,如陶胎本身般坚硬,又像海底下的贝壳牢牢依附于沉船遗落的瓷器,用常规的清洁剂很难清洗。这里还想说明一下,新出土的陶俑没有传世古玉的那种包浆,“包浆”在此处属于用词不当,只能称为“土锈”。

而新仿的陶俑土锈,最差的是直接用水沾墓土刷上去,再经过太阳暴晒等,但这种假土锈多清洗几遍即掉落。其次是水掺胶水再沾墓土、黄土粉、汉砖粉末扑打上陶俑表面。如用布使劲试擦,有胶水的假土锈会出现胶水凝固后的亮光及流动的状态,不难分辨。还有一个最简便的鉴定方法,即看陶俑外层与内壁的土锈状态,土锈色泽、硬度里外相似浑然一体的,真土锈可能性大;如土锈里外不一样,外旧内新,外硬内松,用手一抠,很容易块状般脱落的,这就是赝品。

看陶胎鉴定瓷器最后要把关的程序是看底足看瓷胎,造型、釉水、纹饰仿造得再神似,如胎质不对,就能一票否决。而看陶俑就不一样,除了彩绘覆盖部分,其余部分都属于裸胎、露胎部分,故尤其是新出土的陶俑的底足,露胎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明显。笔者的经验是:胎体轻总比胎体重可靠些,因为前者问世一二千年,在千年土层里水分都风干了;后者刚出窑,还含有较多的水分。胎体松总比胎体硬可靠些,因为前者经历了岁月的风化,土蚀过了;后者刚出窑,刚凝结,还有火气,本身坚硬。当然,由于陶俑产地不同,胎轻与胎重,胎松与胎硬,不能一概而论。





上一篇古瓷鉴定的几个方法

下一篇陶瓷鉴定的两大原则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