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欣赏 > 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不可不知!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不可不知!

\
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画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画家,他们有很多著名的理论和极具个性的画风。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01
 顾 恺 之
 
\

中华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是这个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

 
\\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顾恺之不光是画家,还是绘画理论家、诗人。他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由于沉醉于艺术文学,顾恺之极其淡泊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作为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顾恺之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而且提出了如“传神论”这样可以坚守千年的绘画原则。
 
 
02
吴 道 子
 
\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尊称画圣。
 
\\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吴道子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为“吴带当风”。
 
\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仙女静立,但衣带似有风动,盈盈若舞
 
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国画历史中的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
\
吴道子 观音菩萨像拓片
 
吴道子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如果没有他,中国画的发展不会如现在我们所见。

\
▲ 唐朝壁画 《维摩诘经变图》
 
\
▲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许多画家都有深刻影响,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乐宫的壁画都有吴道子风格。
 
\
▲ 李公麟 《维摩居士像》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画家李公麟朴素淡雅的“白描”也脱胎于吴道子的白画。另外吴道子还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的民间传统画派,时至今日民间画师仍尊他是祖师爷……
 
 
03
王 维
 
\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传王维《高士围棋图》,藏地不明
 
王维不但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还拥有出色的绘画技艺。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
传王维《雪溪图》,藏地不明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 
传王维《符生授经图》
 
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国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国人的美妙境地。
 
 
04
荆 浩
 \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
 
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
 \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画185.8×106.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好作秋冬之景,历代著录中有《匡庐图》、《秋山楼观图》、《秋山瑞霭图》、《秋景渔父图》、《秋山萧寺图》、《楚山秋晚图》等。
 
\
《匡庐图》局部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
《匡庐图》局部
 
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他创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为中国人表现自己崇高理想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路径。
 
 
05
李 唐
 
\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
 
\
《万壑松风》李唐
 
李唐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烟寺松风》等。
 
\\\
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划了这两个古代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
《采薇图》李唐
 
李唐的创造是放纵和节制结合的完美典范。谁能想得到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
\ 
李唐《策杖探梅图》
\ 
李唐《濠梁秋水图》
 \
李唐《清溪渔隐图》(局部)
\\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
《牧牛图》李唐
 \
李唐《江山小景图》
\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
《灸艾图》 李唐 
 
\
《灸艾图》艾草 局部 
 \
《灸艾图》 局部
 
\
《灸艾图》 局部
 
\
《灸艾图》 局部
 
\
《灸艾图》 局部
 
\
《灸艾图》 局部
 
 
06
赵 孟 頫
 
\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对中国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一个字——雅。读赵孟頫的作品,就是品一杯香茗,听一段丝竹,享受一种心灵安静的状态。赵孟頫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在他之后,南方的娟秀文化渐渐成为中国画家心目中的文化主流。
 \\\\
《鹊华秋色图》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
《松荫高士图》
 
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
《人骑图》
 
\
《调良图》
 
\
《饮马图》
 
\
《人马图》
 
\
《兰亭修禊图卷》
 
\
局部(1)
 
\
局部(2)
 
\
局部(3)
 
\
局部(4)
 
\
局部(5)
 
\
局部(6)
 
\
局部(7)
 
\
局部(8)
 
07
倪 瓒
 
\
▲倪瓒画像 
 
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但仍然可以在精神上向往倪上人的出尘境界。他的绘画理想,或者说人性的光芒,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彼岸。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
▲元 倪瓒 竹枝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
倪瓒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元] 倪瓒 琪树秋风图 立轴纸本62×43.3cm
上海博物馆藏
 
\
[元] 倪瓒 古木竹石图 纸本墨笔64.3×37.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96.1×46.1cm 上海博物馆藏
 
\
[元] 倪瓒 秋亭嘉树图 纸本墨笔114×3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元] 倪瓒 筠石乔柯图1372年67.3×36.8cm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元] 倪瓒 水竹居 纸本设色55.5×28.2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元] 倪瓒 枫落吴江图 立轴94.3×69.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元] 倪瓒 云林春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元] 倪瓒 雨后空林图 纸本设色63.5×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8
     董 其 昌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
董其昌擅画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
董其昌《高逸图》图轴,纸本,墨笔。纵:89.5cm,横:51.6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董其昌还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须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彩。
 
\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绢本,设色。 纵:154.4厘米,横:6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的魅力不单在书画的美轮美奂、“南北宗”理论的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为人处世。虽经历政治风浪无数,仍坐满三朝;虽仕途险恶,却成就 一份书画大事业,他的人格魅力是历史中罕有的。如果横向品评,董其昌的综合素质无人可比,他是一位可以被多方位挖掘的人物。
 
\
董其昌《岩居图》纸本,墨笔,纵:32.8、横:135.7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
 
\
《青弁图》立轴,纸本水墨,纵225厘米,横66.88厘米。现流落于(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轴,水墨纸本,纵:80.0厘米,横:29.8厘米。
\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09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
 
\
朱耷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图
 
八大山人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用其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绘画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许多在常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八大山人的笔下得以实现。八大山人的绘画给人的感觉是如释重负后的意犹未尽,是给人思考而不仅仅限于观看的,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画的真谛。
 \
清 八大山人 荷石栖禽
 
\
清 八大山人 鹫梅花图
 
\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图
 
\
清 八大山人1698年作 松下双鹰
 
\
清 八大山人 荷花翠鸟图
 
\
清 八大山人 鹭石图
 
 
10
石 涛
 
石涛,清初画家,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
中国画发展到石涛,已经到了变幻无穷的境地。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理论登峰造极之作。
 
\
石涛 古木垂荫
 
谈起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吴冠中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他认为,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关理论。
 
\
石涛 溪岸幽居
 
吴冠中还分析,“一反陈腔滥调的山水画程式,石涛的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他表现的都是身处真山真水间的亲切感受,且近景、中景居多,活泼泼的山、水、树、屋就近在眼前。”
 
\
石涛 溪桥野色
 
\
石涛 南山为寿
 
\
石涛 松风涧水图
 
\
石涛 松山茅屋
 
\
石涛 松溪茅舍
 
\
石涛 松荫研读图
 
正是因为
历代画家的不懈努力,
中国画才能有序地发展到今天,
感谢他们,为中国的绘画发展
做出的卓越贡献!
 





上一篇西泠印社百年藏品集,大饱眼福!

下一篇【海派画家“三吴一冯”】吴湖帆山水作品50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