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收藏投资 > 瓷器鉴定知识

五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唐末,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可是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政权的存在并没有停止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割据的藩王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了陶瓷业的繁荣。五代时期瓷器的胎釉、器型、纹饰等都与唐代风格有着继承和变革的血脉联系。

五代越窑瓷器

到五代十国时期的 瓷器生产也是在唐代南北瓷器的基础上进行的。南方浙江的越窑以及北方河北的定窑是主要的瓷器基地。江西的景德镇窑此时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主要是模仿烧制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

五代陶瓷造型沿袭晚唐的风格,如瓜棱形的长咀注子,花瓣形的茶托(最早出现在南朝青瓷,因为用以托茶杯,称茶托,以后又称茶船)以及盘碟之类多作五瓣或六瓣的形式。这时期的越窑已成为吴越钱氏王朝的官窑,生产的越器作为供品,制作更为精巧,秘色青瓷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工艺水平。五代的白瓷也相应进步,长沙五代墓中出土的白瓷,有短咀带盖的注子,葵花口碗、十瓣瓷碟、棱花形盒等,制作都很精美。江苏新海连市发现的杨氏吴太和五年(933)赵恩虔妇人墓,出土的白瓷也相当精美,有盘、碗、盂、罐、奁、枕等,而以花瓣口的器物最有特色,有三瓣的,有十瓣的,形式优美别致。

从唐代瓷器的雍容浑厚发展到五代瓷器的优美秀致,不尽是审美观点的改进,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瓷器胎薄,对制瓷原料加工更为精细,使得烧成的瓷器胎质更加致密,玻化程度更高,五代时期的大件器物以及轻巧秀美的各类器具(如有莲花式样碗托、莲花瓣纹盖壶、和曲阳的白釉炉)的烧成与制瓷原料加工技术进一步改善有关。相应的成型技术也有提高。

五代的盘碗胎质均较薄,器物口沿常作花瓣形,有五瓣、六瓣、八瓣不等,还有三瓣与四方形的,圈足,足壁有的较宽,有的较窄,窄的足高而外撇,宽足的,足直而短。盏托常常压边成荷叶形,托则折腰,圈足高而外撇。执壶常作瓜棱形,流较长而微弯。杯有完全仿造金银器形烧造而成的深腹杯,作海棠式,高喇叭圈足等 。这些器物的成型又往往难度较大(大型器物使用分段造形手法介绍),体现五代时期在成形技术上的新突破,为北宋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装烧工艺的改进更具开创性,五代越窑瓷器的所谓“秘色瓷”,较北方白瓷成色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明显可以看出窑炉结构的改进;成功地控制窑炉还原气氛更是重要地一方面。使用匣缽装烧较唐代更为普遍,使瓷器地呈色均匀纯净。为了使器物地外观完整,提高它的使用价值,支钉不仅小且少,并支在器物的不现眼之处。五代满釉(由于技术原因无法使得底部满釉)瓷器烧造成功,是这种工艺改进的结果。

总的来看,唐到五代,陶瓷器物,笨拙粗重的造型,渐次淘汰,代之的是精巧优美的新型产品,丰富多样,风格鲜明,具有新的时代的特征,在工艺方面也更为成熟。唐代的雍容浑厚,五代的优美秀致,各具特色,而又都表现着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





上一篇“仿古”与“作伪”是两码事

下一篇郎窑绿釉瓷器的特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