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活 > 艺术与养生

香具之雅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清乾隆嵌宝石鎏金铜香熏  法国私人收藏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屈原以澎湃的激情一连用了留夷揭车杜衡芳芷六种香草烘托了高贵之灵魂的纯洁。香的馥郁来自感官体验升腾精神愉悦。发现并利用香料贯彻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成为古代物质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对于香料除了直接以嗅觉品赏外,更致力于焚香器具的发明和制作。汉代的博山炉是熏香器具的代表。博山炉内部中空以焚香,香烟缭绕,似云雾蒸发,如处仙境,应和当时黄老之术。唐代佛教盛行,炉器作为供养礼佛之具,熏香风气亦行于民间。至宋代熏香愈盛,有点茶、焚香、挂画、插花文人四艺之称,为一般人应有的修养。入明清,宣炉为香具之翘楚。



明洒金宣德炉

  在明清两朝的中产阶级家庭香炉是必备的生活用具,焚香除了礼佛敬祖外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而在文人的燕居中,赏玩炉器,品评香篆,尊为雅事。如屠隆《香笺》: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 随其所适,无施不可品。皓月清宵,香烟隐隐绕帘,更是情调浪漫的构成元素,如冒襄《影梅庵忆语》写道:寒夜小室,玉帏四重毾登毛(左右结构音dēng,毛毯之意)重叠,烧二尺许绛烛二三枝,陈设参差,堂几错列,大小数宣炉,宿火常热,色如液金粟玉。细拨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选香蒸之,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郁勃氤氲,纯是糖结。热香间有梅英半舒,荷鹅梨蜜脾之气,静参鼻观。宣炉制作于明宣德年间。宣德三年(1428年)初,宣宗接受泰国王刺迦霭进贡的数万斤精炼铜,俗称风磨铜。宣宗为改善郊坛、太庙以及内廷陈设的鼎彝祭器,于三月初下旨工部和礼部官员铸造鼎彝。礼部尚书吕震会同各臣尊旨从《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以及宫内所藏的宋代汝官哥钧定诸窑名瓷中选取典雅式样117种为摹本,铸造供祭祀用礼器和陈设器,其中有用于实用焚香的炉,称其为宣德炉。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小而细,扁鼓腹。款识多在炉外底。款识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宣德年等,书款为沈度所书。另有年号款以及私人堂斋款,如玉堂珍玩乐琴书以消忧光风霁月并置松月侣等,显示文人悠游于琴、书、清风、明月之风雅。宣德炉造型多姿,争奇斗艳。最常见的是蚰龙耳炉、狮头耳炉、钵盂炉、压经炉等。明代吕震编撰《宣德彝器图谱》详细记述了各种宣德炉的器形。把玩宣德炉除了鉴其形、考其工、品其款字外,炉身的色皮最妙,也是赏玩的耀目之处。色皮是人工用天然矿物染料经过多次的涂色和烘烤才将色料沁入炉体,历经岁月与炉体的铜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清康熙 顾珏制竹林七贤图竹香筒

  明清焚香雅玩有一种细筒状,专门用来燃线香的用具,称香筒,就是:截竹为筒,圆径一寸或七八分,长七八寸者,用檀木做底盖,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焚之,名曰香筒。。香筒因为制作精镂细雕,题材富书卷气,不仅可以焚香更可案头陈设。冯梦龙在《桂枝儿》有两首词对香筒的形制和功用非常迷人的描述:香筒儿,我爱你玲珑剔透。一时间动了火其实难丢。暖温温,香喷喷,拢定双衣袖。”“香筒儿,有一段湘妃的丰致,那一个妙人儿开动了你的玉肌,眼儿泄露了多少香和气。把两头儿拴住了,中间插一支。到那火褪香残也,这一点热烘烘直到底。    (编辑:木木)





上一篇香品的种类

下一篇香道,几近遗失的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